四季怎么养生?
古人说:春生夏长秋收冬藏,非常精辟地指明了每个季节的养生任务。完成好了这几个阶段性任务,我们就能和自然形成合力,让五行和阴阳都以一种健康的方式运转,形成良性循环。
春
防寒养阳 疏通肝气
从立春到谷雨,⾃然界的阳⽓初⽣且逐渐转旺。我们常说“人活一口气”,这个气指的就是阳气,它是我们生命运转的根本动力。所以春天的养生任务就是保护好刚刚生发出来的阳气。
比如立春时天气尚冷,这时要谨防寒气伤害脆弱的阳气,注意防寒保暖,躲避风邪,所以要“春捂”。而到了谷雨之后,人体阳气越来越旺。肝属木,主生发,这时把⼈的⽓⾎从⾥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就是肝,所以护肝尤为重要。这时要养肝护肝、健运脾胃,保持好阳气复苏的好状态。
01
饮食
为了防止肝气过旺,要少吃酸味的食物,适当吃一些带有甜味的食物,养护脾胃;多吃新鲜的绿色蔬菜和性质平和清淡的食物,如枸杞、大枣、木耳、菠菜、荠菜、菊花、玫瑰花等。
02
作息
早睡早起,多散步和舒展身体,促进阳气生发,疏通肝气。
夏
防暑祛湿 保护心气
立夏之后,气温越来越高,雨水越来越多,暑邪往往夹杂着湿邪。这时自然界阳⽓旺盛,⼈体的⽓⾎都在向外⾛,机体的阳⽓就会不⾜,⼼功能也相对消耗较多,常有体倦乏⼒、⼝燥咽⼲、⼼烦失眠、情绪急躁等不适,血压升高、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等风险也会增加,因此夏季要注重保护⼼⽓。
01
饮食
适当多吃五谷杂粮,提升肠胃功能;
多吃黑木耳、薏苡仁、绿豆、莲子、冬瓜、丝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;
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。
02
作息
保证每天7-8小时的睡眠,晚11点之前入睡,少睡懒觉;
日常注意少吹空调、别贪凉,并保持心情愉悦。
秋
防寒防燥 润肺养阴
从立秋到霜降期间,阳⽓渐退、阴⽓渐长,⼈的⽓⾎开始由外向⾥收敛,外周⽓⾎相对不⾜,人体水液运行能力下降,就容易发⽣秋燥现象。从白露到秋分时期,天气转凉,冷热失常,外界凉邪乘虚而入,导致鼻腔病、哮喘病和支气管炎等病。燥易伤肺,因此秋季要防止寒邪和燥邪入侵,润肺很关键。
气候变冷时也正是人体阳气收敛、阴精潜藏于内之时,所以要以保养阴精为主,调养肺气,呵护人体正气不受损害。
01
饮食
采用“少辛增酸”的原则,多吃些酸味食物来收敛过旺的肺气,可以适当吃一些酸味水果,如沙棘、葡萄、山楂等;
还可多吃白色的润肺的食物,如百合、梨、银耳、莲子、杏仁、白萝卜、莲藕、山药等;
少吃辣椒等辛辣食物以减少肺气的耗散。同时忌食煎炸烧烤,防止加重秋燥。
02
作息
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,便于“收”气;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,使肺气得以舒展;
尽量保持内心平静、情绪舒畅,可以疏通气血,让肺气清明。
冬
避寒护阳 养肾藏精
从立冬到大寒,天寒地冻、⽣机潜伏,⼈体阳⽓⾃然也潜藏于内,新陈代谢⽔平相应较低,因⽽要依靠⽣命的原动⼒——肾来保证⽣命活动。这便⽆形中加重了肾的消耗。于是冬季常会出现健忘失眠、⾷欲不振、腰膝酸软、乏⼒易疲等症状。因此,冬季要注意防风、防寒,温阳补肾,收藏精气,适当进补,为开春的阳气生发做好储备。
01
饮食
适当进补,多吃羊肉、牛肉、菌类、白萝卜、大白菜、桂圆等食物;
忌寒食和生冷,不要吃得太咸,以免损伤阳气。
02
作息
早睡晚起,等太阳升起之后再出门活动;
适当运动晒太阳,防止大汗淋漓,使阳气外泄、寒邪入侵。
一天之内如何养生?
说完了一整年的养生规律,我们再来看看,具体到每一天,我们该如何顺应一天中时辰和阴阳的变化来增强体质、强化正气呢?